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导师类别 - 博士生导师 - 正文
石永红

时间:2022-03-23作者:毛静静点击数:

姓名

石永红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12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研究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E-mail

yonghongshi@hfut.edu.cn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

邮编

23009

个人简介

2005年至今,于威尼斯432888cam威尼斯432888cam资源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地质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今承担本科生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1门。一直致力于造山带区域变质岩石学、年代学、热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1988年,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中专,专业为区域地质调查于找矿勘探专业;1988年至2000年,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工作,工程师。并在1994-1997年,攻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研究生。2000-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习和博士后工作。

研究领域

造山带变质岩石学、沉积年代学、构造地质学

教学工作

1、现今承担课程

1)本科生课程:《岩石学》和《变质岩石学实验》

2)研究生课程:《造山带变质作用》

2、承担过课程

1)本科生课程:《晶体光学》、《变质岩石学》、《巢湖地区野外教学实习》;

2)研究生课程:《成因矿物学》、《构造矿物学》、《构造变质作用》、《造山带变质作用》

科研工作

主持“973”项目二级课题子课题和国家重大专项项目二级子课题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中蒙石油勘查项目1项,横向课题十多项。

1.《大别碰撞造山带重要构造单元–佛子岭群变质演化及年代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号:41972059)    2020.1-2023.12

2.《深俯冲洋壳与陆壳折返的流变学及构造背景》二级课题子课题. (国家“973”科研项目; 项目号: 2009CB825008)   2009.1-2013.12  

3.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构造格架与演化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项目号: 2011ZX05008-001-31)     2011.1-2015.9

4.《张八岭隆起变质属性及年代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号: 41641016)       2017.1-2017.12  

5.大别造山带宿松变质杂岩变质条件及构造归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号: 41272073)    2013.1-2016.12  

6.《南大别变质温压结构及构造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号:40972051) 2010.1-2012.12

7.《南大别超高压单元中桐城-源潭铺高压块体形成的P-T条件及构造归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1-2010.12

8.《盆地勘探早期年代地层学分析技术开发》     (香港-蒙古能源公司; 项目号: 2009.1-2010.12

9.《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矿物岩石及矿石标本鉴定定名项目》(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项目号:W2018JSFW0547)  2018.12-2021.12

10.《安徽省典型岩石地层样品采集分析项目》(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项目号: W2016JSFW0085)    2016.1-2016.10

论著获奖

1.王智慧, 石永红*,侯振辉, 唐虎, 李秋立, 杨根山. 2021. P-T-t空间变化型式探析大别山北缘地质演化过程. 岩石学报, 37(07):2153-2178.

2.杨根山, 石永红*, 唐虎, 李秋立, 侯振辉, 2020. 佛子岭群逆时针P-T轨迹对大别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深究. 岩石学报, 36(12):3654-3672.

3.赵俊先, 石永红*, 唐虎, 李秋立, 侯振辉, 周甜. 2019. 北淮阳变质单元中“浅变质”带——佛子岭群主期变质条件和碎屑锆石年代学探究. 岩石学报, 35(7): 2219-2236.

4.Shi YH. 2017. Petrology and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metamorphic massifs around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to define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41:140-160.

5.聂峰, 张忠宝, 石永红*, 王娟, 唐盼, 任光雪. 2016. 郯庐断裂(安徽段)两侧肥东群与霍邱群特征性岩石对比研究. 岩石学报, 32(04):1087-1100.

6.石永红,王娟, 聂峰, 曹晟, 康涛. 2016. 宿松变质杂岩中石榴石-蓝晶石-硬绿泥石片岩形成条件及时限研究. 岩石学报, 32(02):493-504.

7.Shi YH, Lin W, Ji WB and Wang QC. 2014.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P-UHP Dabie massif: New insights from geothermobarometry of eclogites, and   implication for the continental exhumation processe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86:38-58.

8.聂峰, 石永红*, 王娟, 康涛, 曹晟. 2014.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内磁铁石榴角闪岩的形成条件、年代学及构造归属的探究. 岩石学报. 30(06): 1718-1730

9.石永红, 王娟, 李秋立, 林伟. 2013.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温度压力结构研究. 科学通报, 58(22):2145-2152.

10.康涛, 刘晓燕, 王娟, 聂峰, 石永红*. 2013. 郯庐断裂东侧肥东地块变质属性及年代学研究. 岩石学报, 29(09):3142-3158.

11.石永红, 王次松, 康涛, 徐旭峰, 林伟. 2012. 安徽省宿松变质杂岩岩石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研究. 岩石学报, 28(10):3389-3402.

12.石永红, 康涛, 李秋立, 林伟. 2011. 北大别北东地区榴辉岩温度条件分析. 岩石学报, 27(10):3021-3040.

13.Lin W, Shi YH, Wang QC (2009) Exhumation   tectonics of the HPUHP orogenic belt in Eastern China: new   structural–petrological insights from the Tongcheng massif, Eastern   Dabieshan. Lithos 109:285–303

14.Wang QC, Shi YH, Lin   W, Guo JYH. 2008. Exhumation of the Dabie UHP Terrane, China.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50: 15-31.

15.石永红, 林伟, 王清晨. 2008. 大别山桐城地区雷庄低温高压榴辉岩的增温退变P-T轨迹及其构造含义. 岩石学报. 24(08):1759-1770.

16.石永红, 林伟, 王清晨. 200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牛凸岭地区低温-高压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岩石学报. 24(06):1288-1296.

17.石永红, 王清晨. 2006. 大别山金河桥榴辉岩的精细P-T轨迹与多阶段折返. 岩石学报, 22(12):2850-2860.

18.Shi, YH and Wang QC. 2006. Variation in peak P-T conditions   across the upper contact of the UHP terrane, Dabieshan, China: Gradational or   abrupt? 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 24(9):803-822.


上一篇:王进

下一篇:张达玉